
后設心理學metapsychology
佛洛伊德所創的詞匯,指稱他所建立的心理學-——就其最理論性的向度來考量。后設心理學建構一整組與經驗多少有所距離的概念模型:例如區分為不同審級的精神裝置之虛構、欲力理論、抑制過程等等。
后設心理學考量三種觀點:動力論、拓撲論以及經濟論觀點。
“后設心理學”一詞有時出現在佛洛伊德與弗利斯(Fliess)的通信中。佛洛伊德以該詞定義其企圖——建構一種“導向意識后方”的心理學——之原創性,相對于古典意識心理學。我們將會察覺“后設心理學”(métapsychologie)與“形上學”(métaphysique)二詞間可能是佛洛伊德有意建立的模擬性,因為從他本人的表述中可以知道其哲學志業有多強烈:“我希望你能暫時傾聽有關后設心理學的若干問題。……當我年輕時,我唯一企望的是哲學知識,而現在從醫學轉到心理學,我正達成這個愿望”。
但佛洛伊德有關形上學與后設心理學關系之思索,并未止于此簡單模擬:在一段重要文字中,他將后設心理學定義為重整“形上學”建構的科學性嘗試;這些
形上學建構——正如迷信或某些妄想癥妄想——將事實上專屬無意識之特質投射于外在力量上:“……大部分互長綿延到近代宗教的神話式世界觀,只不過是投射到外在世界的心理學。對于精神因素與無意識之情狀的隱晦體認(亦即精神內部的知覺)反映……在超感現實的建構中,后者必須經由科學回轉至無意識的心理學。我們可以放膽地……將形上學轉化成后設心理學”。
一段時間之后,佛洛伊德再次論及該詞,并給予準確定義:“我提議,當我們成功地描述精神過程之動力論、拓撲論與經濟論面向時,應稱之為后設心理學呈現(Darstellung)”(α)。應否將引用這三個范疇內存的觀念及假設之所有理論性研究,均視為后設心理學論述?那些研究或闡釋精神分析心理學基層假設——“原則”(Prinzipien)、“基本概念”(Grundbegriffe)、理論“模型“(Darstellungen, Fiktionen, Vorbilder)——之更為基礎的著述,難道不更適合此一稱謂?在這個意義上,若干較專屬后設心理學的文章陸續出現于佛洛伊德的作品中——特別是,《科學心理學大綱》;《夢的解析》第七章;《精神事件二原則論綱》;《超越快感原則》;《自我與“它”》;《精神分析綱要》。最后應注意,在1915年佛洛伊德曾構思并部分完成《后設心理學初論》的寫作計劃,其用意在于“……
澄清并深化其理論假設,俾于其上建立精神分析系統”(β)。
(α)哈特曼(Hartmann) 、克里斯(Kris)以及勒文斯坦(Loewenstein)曾建議在佛洛伊德所區分之拓撲論、動力論與經濟論觀點之外,加上發生學觀點(見:階段)。大衛·拉普波(DavidRapaport)則再加入適應觀點。
(ß)計劃中的文章已發表五篇,其他七篇可能寫就但已毀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