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象imaginary
就
賈克•拉崗(Jacques Lacan)所賦予的意義而言,該詞(最常作為名詞使用)指精神分析領域的三個基本范疇(真實、象征、想象)之一。此范疇的特征為:與相似者之影像的關系具優先性。
首先應從拉崗早期關于鏡像階段的理論建構,來理解“想象”的觀念。在其討論此一概念的論文中,拉崗強調,特別是由于生物早熟的事實,人類幼兒的自我是基于其相似者之影像而構成(鏡像自我)。
就此種最初經驗觀之,我們可稱下列幾點屬于想象范疇:
a)就主體內部觀點而言:主體對其自我根本的自戀關系;
b)就主體間觀點而言:一種建立于——并著迷于——相似者影像之所謂
雙邊關系(情欲吸引、侵略性緊張)。對拉崗而言,相似者——一個是我的他者——之所以存在,是因為自我原先就是一個他者;
c)就環境( Unnwelt)而言:一種屬于動物行為學(羅倫茲[Lorenz]、亭伯根[Tinbergen])所描述的類型關系,此關系證實某種Gestalt(完形)對于行為的引發具有定形的影響力;
d)就意義關系而言:
一種領悟類型,其中如類似性、同形性(homéomorphisme)之類的因素,具有決定性角色。這證明意符與意旨的某種聚合。
雖然拉崗對想象一詞的用法十分特殊,但該詞并不因此便與其慣用意義無關:據拉崗所述,所有想象的行為、關系都注定是一種欺幻(α) 。
拉崗強調想象與象征之間的殊異與對立,同時指出相互主體性不可被化約為他以想象一名統稱的所有關系,并且特別強調在治療當中不可混淆這兩個“范疇”。
(α)參閱:動物行為學之擬仿法(使用人工刺激-訊號作為本能循環之驅動者)實驗性地示范出這點。